化工产能过剩,咋办?
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全球基础石化原料新增产能规模超4000万吨/年,增速逾5.5%。产能大增,经济增速却不及预期。发达国家刺激经济政策减弱,全球经济持续下行,2023年GDP增速由2022年的3.5%降为3%。由此导致全球化工市场需求低迷,增速仅为1.8%。供强需弱的局面导致化工企业利润持续下滑。
在全球化工产品扩能潮中,我国扩能规模占70%,化工行业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的困局亟待破解。
化工企业如何提高利润?有4种方法:降低成本、提升价格、扩大需求、减少供应。在目前产能大爆发的时期,供应不可能减少。因此只能在降本、提价和扩需上下功夫。
路径就是通过数字化降低成本、通过高端化和绿色化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国际化扩大需求。
随着循环回收、新技术有机合成的不断突破,石油化工依然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
数字化降低成本
数字化并不会改变化工产品性质或者提升化工产品附加值,数字化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进而提升企业利润。
那么企业需要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时跟踪市场需求,将市场中消费者的喜好及产品发展趋势,细化为化工产品所需要的种类、数量和时间,化工企业通过数字化优化使能耗物耗最小化、排产节奏最优化、仓储成本最小化、运输路线经济化,再将上述生产信息反馈给原油采购企业,让其优化购买原油种类及合理安排船期。最终收到数字化智能效果:通过数字化实时跟踪市场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关键;将企业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总体利润最大化,而不仅仅是某几个部门利益最大化,往往各个部门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并不能导致整体企业利益最大化,超强的计算能力是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快速、准确决策生产销售策略,通过数字化可以快速、精准地分析前述信息,仅靠人工并不能实现最优决策。
数字化转型又难在哪里呢?
难点之一是“翻译”人才难得,需要交叉学科背景人才。比如将市场消费者喜好及趋势“翻译”为化工原料所需种类、规模和时间,需要同时精通市场研究和化工产品性能。
难点之二是即使把物理世界信息“翻译”成了数字信号,搭建算法也很难。算法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指导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创造性运转的工具。算法的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作用是构建数据流动的规则体系,最终目标是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算法搭建工作量巨大,需要搭建人员同时精通化工流程和计算机业务。
难点之三是计算难。1997年人工智能就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但直到2016年才击败人类围棋选手。为何后击败围棋?因为围棋比国际象棋的棋盘多了“几条横线,几条竖线”,而这几条线就使计算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当人们用计算机计算市场、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销售等各环境时,变量远超棋盘,需要非常强大的算力。
最后,数字化会革谁的命?
在化工产品供大于求的困局下,未来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比拼谁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没有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被革命。虽然目前数字化尚未达到智能化水平,但企业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初级建设,将企业物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为未来算力爆发后进入智能化阶段提前准备好“下锅的米”。
高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大宗化工产品逐渐过剩的背景下,发展高端化工产品是企业提升利润的必由之路。发展高端材料“并不难”,总体看,高端材料分为两类。
一类是技术确定顶替进口材料,如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特种合成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等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其中,电子化学品中超高超纯光刻胶、高纯磷烷及高精度抛光垫、高性能氟树脂、氟橡胶、高性能茂金属催化剂、高碳ɑ-烯烃、己二腈等关键单体和材料、血液透析等医用高端功能性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这类材料特点是用量少、附加值高。我们要做的高端材料,就是为了顶替进口。发展这类高端化工产品并不难,因为上世纪70年代后极少出现“全新化工新材料”,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新材料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也有相当长时间“停滞不前”,如同龟兔赛跑,我们有极强的后发优势。
另一类是技术在发展的新兴产业所需材料,比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芯片相关材料等,这类新材料特点是应用量较大,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可通过规模优势获得资金来反哺技术研发,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比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因为其优异的封装性能、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价格低廉优势,是目前太阳能电池封装用最普遍的胶膜,而我国高醋酸乙烯含量的EVA受技术限制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大力铺设光伏板,获得的大量资金可反哺高醋酸乙烯含量的EVA研发。在这类高端材料研发中,我们拥有极强的规模优势。
绿色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产品绿色化措施建立护城河,提升竞争力。
发达国家利用碳边境税和塑料包装税倒逼产品绿色化。以欧盟为例,欧盟更新了《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要求到2030年欧盟市场上所有塑料包装中要含有不低于30%的回收塑料,到2040年提高到65%,否则将征收800欧元/吨的包装税。这就给了中国企业通过产品绿色化实现盈利的机会,比如中国塑料袋生产企业将产品出口到欧盟,使用原生塑料,每吨产品成本是1万元,征税6000元,总成本是1.6万元。但如果企业在塑料袋中添加合理比例再生塑料,每吨总成本变为1.3万元,却不用缴纳包装税,因此将比竞争对手多盈利3000元。
此外,2021年11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新规要求到2030年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达到50%。澳大利亚《2021年国家塑料计划》中明确,2025年塑料包装的再生塑料含量应达到20%。加拿大计划到2030年某些塑料包装中再生塑料的占比要达到50%。因此中国化工企业若想提升竞争力,应加快与塑料再生企业绑定步伐,稳定再生料来源,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需求大量再生产品。不仅有政策倒逼加大塑料再生力度,而且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为提升品牌形象,也纷纷承诺未来在产品中添加一定比例再生塑料甚至全部使用再生塑料。如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雀巢、乐高等品牌。2023年7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报废车辆(End-of-LifeVehicles,ELV)的法规提案。该提案旨在增加新车中回收材料的使用,新车应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因此,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企业纷纷宣布在汽车塑料制品中添加再生料,沃尔沃等众多企业已在汽车内饰中添加了再生塑料。
巨大的再生塑料需求将极大拉动再生塑料市场,未来再生塑料价格将超过原生塑料,因此化工生产企业应及早绑定再生塑料生产企业,最优策略是入股。
目前绿色化难点之一是再生产品如何溯源,尤其未来再生塑料价格高于原生塑料后,很有可能有企业以新料冒充再生塑料。有三个案例供参考,第一个案例是江西某公司,其回收家电进行拆解以取出其中的塑料,在拆解线上安装摄像头,任何质疑者可以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判断,确保回收家电的量与再生塑料的量匹配。第二个案例是黑龙江某公司主导的再生资源回收。如果再生塑料企业直接去小区回收废旧塑料,小区居民无法给企业开具发票,因此,再生塑料企业也无法证明其产品为再生塑料。该公司委托个体工商户在小区设立回收网点,个体工商户每年可以开具120万元的发票,由个体工商户回收塑料,再卖给该公司并出具发票,此方法也可实现废旧塑料的溯源。第三个案例是宁波某企业,其设计了一款废旧塑料回收垃圾桶,此类垃圾桶投放需要刷居民身份证或者小区居民的门禁卡,记录投递时间,此方法也可以实现再生塑料溯源。
绿色化难点之二是稳定产品质量。物理再生品控是关键。来源分散、形状差异巨大、种类繁杂等因素导致我国废塑料回收难度大、成本较高。同时,废塑料回收行业门槛较低,多为作坊式回收网点,分选方式主要依赖人工,缺乏自动化的精细分选技术及工业设备。回收和再生塑料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20年,中国塑料回收企业有2.6万家,规模较小、分布广、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品质差导致使用再生塑料的企业良品率低,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保证再生塑料质量稳定是重要努力方向。
国际化扩大化工品需求
出口可以缓解我国化工产品过剩压力。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导致很多国家是化工品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化工品出口主要有三个方向。
东南亚国家。未来东南亚国家化工产品需求巨大有两个原因。一是承接来自中国的制造业转移,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工、土地和环保成本提升,以及美国对中国制裁,对进口中国的大部分产品征收关税高达25%,而欧美对进口东南亚地区的产品关税一般为10%,甚至更低。这些因素导致大量制造业转移至劳动力、土地、税收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地区,以便出口欧美。制造业的迁出,进而扩大了当地化工产品需求规模。
二是当地居民消费的大幅提升拉动化工产品需求,东南亚人口将近7亿人,30岁以下占比50%,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5%,而且年均增速5%,据谷歌、贝恩和淡马锡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如果将东南亚国家看作一个整体,2030年有可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巨大的经济体量将拉动对化工产品的需求。
欧洲国家。未来欧洲国家化工产品需求缺口巨大同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欧洲自身化工产品供应逐渐减少。欧洲能源转型及局部冲突原因,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而化工产品生产用能成本增加幅度远超化工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很多化工企业选择降低生产负荷甚至关停企业,更有甚者直接破产清算,导致欧洲化工产品产能份额占全球比例持续下滑,2010年占比17%,2022年下降到11%,2025年将下降到9%。
二是欧洲化工品消费并不会因为供应减少而减少。近年来,欧洲化工品缺口逐年扩大,2022年欧洲三烯缺口251万吨、三苯缺口98万吨、聚烯烃缺口123万吨、乙二醇缺口77万吨、聚酯纤维缺口151万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瓶片缺口178万吨。
“一带一路”国家。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化工品需求缺口巨大有两个原因。一是需求潜力巨大。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77%,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面积占197个国家(全球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7个国家、36个地区)总面积65%,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5%。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只要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就会有大量的化工产品消费机会。
二是工业基础薄弱。化工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带一路”国家目前国力尚不允许大规模兴建化工项目,进口在较长一段时间是最优选择,从而为中国出口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