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业产能扩张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上半年,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效益大幅增加,目前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在9月6~7日于山东青岛召开的2018年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文雷介绍,今年上半年,烧碱新增产能不到1%,产量为1698万吨,行业平均开工率82%;聚氯乙烯新增产能也低于1%,产量为934万吨,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7%。行业效益同比增长,协会统计的69家重点企业上半年总利润为110亿元,同比增长了50%。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聚氯乙烯专家组组长周军谈到,目前行业内已经建立起了废水梯级利用体系,实施先进生产技术工艺源头减量,如实现了聚合母液的回用,使得水循环的绩效不断提升;废气和废渣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也可圈可点。有些企业已经能够做到不副产液氯,有的还建立了盐酸解析新方案;有的企业实现了一次钙的两次使用,将原来堆存的废渣变成商品出售;新疆天业则构建了基于电石法聚氯乙烯的全生命周期汞平衡体系;电石生产过程中的出炉机器人开始使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周军同时指出,业内企业下一步还应专注于保护价值、挖掘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强化本质安全、本质环保的同时,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效率,开辟新应用领域。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蔡杰强调,产能过剩和汞触媒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难题,新建烧碱、电石法聚氯乙烯、电石等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发展项目,要求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而环保督查和安全整治成为一把“双刃剑”,使得很多下游中小耗氯装置开工降低,造成碱氯失衡问题更加突出。
蔡杰建议,氯碱化工可与现代煤化工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相互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构建高技术含量、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体系。氯碱企业还要深入研究化工新材料的短板目录,与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深度融合,将自身从基础型原材料生产企业转型为提供精细化、高端化、差异化和高附加值新材料和功能化学品的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