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我们要走在双碳行动最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讲话,是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最全面、最深刻、最重要的系统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他特别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他又要求,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石油和化学工业搞好双碳工作的战略指引和方法指南。在此,我们特发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体会,以此作为全行业落实双碳工作的具体部署。
联系全行业实际,我就全面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方法,同大家交流三点看法。
看法一
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带来的巨大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说,这场变革存在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如何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对石油和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量已位居世界前两位,其中化工行业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化工产品销售额占全球化工市场的38.7%,相当于欧、美、日的总和。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甲醇等产品产能分别占全球的16.9%、15.5%、41.7%、68.3%。
尽管行业规模巨大,但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石油和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部分大宗产品自给率还有待提高。2020年乙烯、对二甲苯当量自给率仅为53.5%、65.2%。为保障国内产业链安全,还需要提升国内大宗产品保供能力,扩大部分产品生产规模。二是在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调整能源结构等目标驱动下,新能源用化学品、化学合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性化学品、生命科学产品等需求大幅增长,还需要新增一定的化工生产装置。三是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产品品质提升及环保要求提高,客观上将需要增加一定的能耗。以上这些情况都可能产生碳排放的增量。
去年上半年,石化联合会内部核算了过去10年全行业碳排放量,也预测了未来15年全行业碳排放量。2020年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84亿吨,未来碳排放峰值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实现双碳目标,绝不是要求我们放慢发展,更不是要求我们停止发展,而是在减碳低碳约束下,更好更快地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仍然是我们国家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硬道理”是对我们在双碳目标下发展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在满足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需求的同时,控制行业碳排放总量,并为将来的碳中和进程奠定基础,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
二是如何在减污降碳的同时,保持和提升石油和化工企业的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和提升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竞争力是核心工作之一。近年来,石油和化工企业加快调整工艺和产品结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部分领先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涌现出了像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国中化、万华化学、金发科技、恒力石化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
双碳目标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之时,注入的一个新变量。目前,欧、美、日等的石油和化工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碳中和路径,研发和储备碳中和技术,加快实施降碳具体措施,希望以此来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既面临碳达峰目标的约束,又面临尽快进入碳中和阶段的压力。例如,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正在筹备征收碳排放边境调节税,筑起新的贸易壁垒。这种发展环境的变化非常考验企业的战略应变能力、技术路径选择能力、科技研发创新能力、降碳措施执行能力。在这样一个巨大变数新形势下,如何将双碳战略与企业竞争力提升相统一,保持同向而行,消化降碳成本,甚至变为企业的盈利点,是对全行业的另一个巨大挑战。
三是如何处理好产业存量和增量之间的关系,高质量实现向石油和化工强国目标的跨越。
我国石油和化工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其能耗量较高,碳排放量较大。2020年,全行业能耗总量为6.85亿吨标准煤,位居工业部门第四位。能耗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约2300家,已经形成了大量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存量装置和资产。这些传统产业、存量资产支撑起了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大壁江山,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大国。站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点上,全行业正满怀信心地迈向石油和化工强国的新征程。面对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如何充分发挥行业存量的作用,如何优化好增量,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
在双碳背景下,碳排放量较高的存量装置和资产将不可避免地加速贬值,但在一定时期内还需要其发挥作用,创造财富,为企业提供生存和低碳转型的资金流。如果采用一刀切政策,不计代价强行要求其退出或提出严苛条件,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打乱产业链的稳定和正常运行。未来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低碳转型方向,如何有重点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尤其是加快对老企业的升级改造,管理部门如何建立配套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远远不止上述3点,还有很多其他挑战。例如,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任务艰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碳汇能力总体偏低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认真应对。
看法二
碳达峰碳中和给石油和化学工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碳达峰碳中和给石油和化工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这一过程中,必将有一批企业死于碳下,也定有一批企业活在碳上。死于碳下和活在碳上的根本区别,就是看企业能否找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一是碳达峰碳中和将助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碳背景下,石油和化工行业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在需求侧,以光伏、风电、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化学品增量需求,包括传统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例如,光伏玻璃直接带动了纯碱用量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光伏玻璃对纯碱的需求量将达410万吨,纯碱总需求量将达3000万吨以上并保持较快增长。风电叶片专用环氧树脂、风电涂料固化剂等产品需求大增,给不少化工企业带来了机遇。万华化学已成为全球风电涂料固化剂产品种类最全、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磷酸铁锂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需求激增,也直接提升了工业级磷酸一铵和磷酸需求量,打开了磷化工产业的新疆界。
在供给侧,产品技术工艺路线的调整和质量升级,将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且低碳的化工产品。例如,针对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和乙烯、芳烃原料供应不足并存在结构性矛盾问题,炼化企业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减油增化”新工艺,降低成品油在产品中的占比;针对传统橡胶加工过程能耗和污染相对较高的特点,石化企业提供了绿色环保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作为优质替代品;化工企业还开发出了液体硫化新工艺,开创了世界橡胶硫化技术的颠覆性突破。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分发挥了在绿色、环保、低碳、可回收利用等方面的优势。
双碳目标将带来新的需求,也将引导新的供给,石油和化工行业抓住机遇将构建起更高档次的供需新平衡。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化学工业认为,二氧化碳不是万恶之源,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人类不可能生活在无碳的世界里。目前世界化工强国和著名跨国公司都在花大气力研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二氧化碳的物理利用(如医药、饮料、二氧化碳驱油等)、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如用二氧化碳生产甲醇、多元醇、可降解塑料等)都取得重大突破,二氧化碳生物利用也传来颠覆性突破的好消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已经实现了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淀粉的重大突破。清华大学魏飞团队又在二氧化碳制绿色航空煤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这个进程中,“技术为王”得到充分体现。谁在技术上领先,谁就将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石油和化工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需要积极研究和谋划,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布局,争取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低碳转型打开通道,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生产体系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诸如节能减碳技术、新型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先进控制与信息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可降解塑料技术、废弃化学品循环利用技术等重点领域,都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和获得研发投入,一定会形成多点突破、多方报捷,汇集成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全面升级的新局面。我们坚信,在这场行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将有一批全球领先的石油和化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将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与各行业的耦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增长点。在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我国工业生产一定会打破以生产技术和工艺为标志相互隔离的现状,探索并走出一条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耦合发展新模式。如传统能源企业可以与可再生能源企业耦合发展,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或全部化石能源,实现零碳排放制取绿氢;石化行业可以与冶金行业耦合发展,利用钢铁尾气作为化工原料,减少或替代合成气生产,实现低碳排放;电力行业可以与石化行业耦合发展,利用石化行业产能解决光伏、风电发展中的时空错配问题,实现错峰稳定生产;电力行业还可以与氮肥行业耦合发展,利用合成氨替代或减少原料煤用量,实现低碳或无碳排放……资源综合利用、降污减排的耦合发展新模式,正在开创整个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新局面。未来,多行业耦合发展的新模式前景可期,潜力巨大。
综合双碳目标下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化学工业大有作为。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独特本领,有着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优势,化学工业的双碳工作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走在整个工业部门的最前列。
我们也深知,走在整个工业部门的最前列,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实现双碳工作的领先水平,必然是一场超越自我的艰难挑战,必然是一场实现不可能的拼搏跨越。这一切都会对我们行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带来严峻的考验。北京冬奥会成功举行和运动员成绩突破的实践告诉我们:学会定目标,成功无上限!
看法三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方向和重点工作
双碳目标提出后,石油和化工行业上上下下都在主动思考和探索实现的路径方向和重点工作。在系统规划和统筹研究中,全行业的部分路径已经逐渐清晰,但大部分路径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修正和完善。
我首先谈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方向。
一是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我们行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双碳工作首先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摆在第一位。尽管近年来我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必须看到,全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的原则”“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我们全行业要继续大力推进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活动,不断提高领跑者能源消耗水平,提升全行业整体能耗和物耗水平,全力开创节约降耗水平大幅提升的新局面。
在双碳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调整原料路线,加快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天然气产量。同时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原料低碳化、轻质化。继续加大技术节能投入力度,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重点推广精馏系统综合提效降碳技术,大型煤化工装置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化工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工业窑炉、锅炉、电机、压缩机、泵、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技术等。争取到2030年,重点石油和化工产品单位综合能耗累计降低5%以上,碳排放强度累计降低10%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革命。在保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加速布局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失时机地实现传统能源向未来新型能源的平稳有序过渡。要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制氢技术、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尽快试点绿氢化工产业融合减碳示范项目。探索蒸汽驱动向电力驱动转变,开展企业供电系统适应性改造。鼓励石油化工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特别是离网风电、光伏发电等资源和电网谷电资源,并配套一定的储能储电项目。稳妥开展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化工园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核电供热、供电示范应用。争取到2025年全行业煤炭消费占全国比重控制在7%左右,到2030年再进一步降低。2021年至2030年,全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累计提升5个百分点。
三是大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不断提升高端石油化工产品供给能力,积极开发优质耐用可循环的绿色石化产品,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碳减排。加快开发配套新能源产业的各类化工品,例如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磷酸铁、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三氯氢硅等,尽快提升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改善橡胶、塑料等产品性能,延长轮胎、涂料、润滑油等产品的使用寿命。发展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长效高效肥料。突破生物基橡胶、生物基纤维、生物基聚酯等全产业链制备技术,并形成示范。到2030年,建成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需求、支撑双碳目标的绿色石油和化工产品供给体系。
四是全力突破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试点。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将会是未来化学工业大有作为的一个宏大的探索、创新空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要大力加快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开发的力度,力争取得一批占据行业制高点的新技术,开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领先局面。同时还要积极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二氧化碳高效和低成本捕集、输送、长期稳定封存技术装备,争取2030年前在新疆地区、陕甘宁地区、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区域,部署一批大型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提高采收率技术(CCS-EOR)试点项目,建设一定规模的二氧化碳管输网络。
我再谈谈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的4项基础工作。
除了围绕上面4个路径方向开展结构调整、能效提升、科技研发等工作之外,还需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4项重点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石油和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准确统一的碳排放数据是开展双碳工作的基础。2021年8月26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统计核算工作组,这是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一步。石化联合会是工作组的成员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尽早建立行业的统计核算工作组,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支撑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这方面,我们同国外的差距很大。最近我同壳牌公司的专家交流,他们公司的二氧化碳可以精准统计到3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是生产过程中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三是产品进入运输和消费环节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我们的基础工作还差得太远。
二是建立一支职业化的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碳排放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求从业者具有解决跨领域问题的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具有实操技能,监测碳排放现状,统计核算碳排放数据,核查碳排放情况,从事碳排放权交易,提供碳排放管理咨询服务。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各业都发现严重缺乏合格的碳排放管理人员。
2021年3月9日,人社部等3部委将碳排放管理员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是在人社部和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由石化联合会牵头,联合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等协会共同申请成功的。碳排放管理员列入国家职业序列,为建立一支职业化的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目前,联合申报的6家协会,以及轻工、纺织、物流、煤炭、建筑节能等协会,共同组建了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协作组,正在开发《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教材、考试大纲、考试题库等,为系统性开展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三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紧密围绕石油和化工行业双碳工作目标,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适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行业双碳急需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标准对双碳工作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建立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时,需要全面覆盖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各领域,从生产流程、技术发展、生命周期、产业链条、金融市场等多个维度统筹规划,综合考虑产品、装置、企业、供应链等的碳排放特点,也应注重与现有的节能与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结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实际,积极借鉴和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基础工作,不断提升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强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组织、企业在碳中和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参与绿色贸易体系,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使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双碳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双碳目标能否实现,就要看我们超越自我、跨越不可能的能力。最近,我读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史蒂芬·科特勒的新著《跨越不可能》。他认为,要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有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就是四大技能:目标(动机)、学习力、创造力和心理素质(心流)。这四大技能的核心,就是要树立成长型思维能力。只要有人生的梦想、有旺盛的学习能力、持久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了成长型思维的能力,你就有让一切都改变的基础。“如果你认为你可以,你就可以;如果你认为你不行,你就不行”。要跨越不可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做的就是:开始行动!
双碳目标已经确立,让我们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开始行动吧!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